作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苏州股票配资公司,中国汽车市场在2025年呈现出“总量增长与个体承压”的分裂图景。乘联会最新预测显示,全年乘用车零售将达2435万辆,同比增长6%,新能源渗透率更是攀升至56%。但光鲜数据之下,汽车经销商群体正遭遇近八年最严峻的生存危机——超半数经销商陷入亏损,345万辆库存新车冻结超5100亿元资金,每天有超12家门店悄然退网。在此背景下,乘联会明确发出呼吁:202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以渡过难关。
生存红线告急
汽车流通环节的压力已突破多项预警阈值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上半年调查报告显示,52.6%的经销商陷入亏损,这是该比例首次突破50%,仅有29.9%的经销商能够实现盈利。盈利下滑与库存高企形成恶性循环,上半年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30天增至36.6天,正通汽车、国机汽车等企业库存周转天数更是超70天,资金占用成本持续高企。
价格战带来的“进销倒挂”成为吞噬利润的核心黑洞。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数据显示,80%的主销车型存在价格倒挂,倒挂金额普遍超过20%,六成门店的倒挂幅度甚至超15%。这意味着经销商卖车越多亏损越大,2025年上半年样本经销商合计净利润亏损达36亿元,同比由盈转亏,永达汽车、美东汽车等企业亏损额均超35亿元。
行业洗牌速度正在加快。2024年全国超4400家4S店退网,相当于每天消失12家门店,其中93%为传统燃油车品牌。2025年上半年颓势未改,超1200家门店濒临倒闭,仅27.5%的经销商完成既定销量目标,74.4%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。经销商净利润率已从2019年的2%跌至-2%,2024年勉强维持在0%的盈亏线边缘。
三重压力叠加
经销商的生存困境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而是消费市场、产业转型与竞争格局多重变革的集中爆发。
消费不振与厂家压货的双重挤压首当其冲。乘联会指出,尽管宏观经济稳步复苏,但汽车消费意愿尚未完全回暖,而部分主机厂仍延续“以产定销”模式,将库存压力转移至经销商端。厦门信达的经营数据极具代表性,其存货同比增长71%,而收入却下降35%,凸显库存积压与销售疲软的尖锐矛盾。为回笼资金,经销商被迫低价抛售,进一步加剧利润流失。
新能源转型带来的“阵痛”正在分化行业格局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新能源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达42.9%,而传统燃油车经销商亏损比例高达58.6%。对于多数经销商而言,新能源转型意味着巨额投入:新建门店、设备升级、人员培训等成本居高不下,而新能源汽车售后产值低、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,使得短期盈利难以保障。即便头部集团也面临挑战,中升控股、永达汽车等企业新能源转型期间毛利率降幅超2个百分点。
盈利结构单一的短板在危机中暴露无遗。长期以来,国内经销商过度依赖新车销售利润,而当新车业务陷入亏损,衍生业务未能及时补位。乘联会观察到,即便表现较好的豪华品牌细分市场,也仅能靠汽车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维持低毛利,二手车、售后等增值业务的盈利潜力尚未有效释放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2年的8%降至7%,费用率却从7.4%升至8.1%,成本管控压力持续加大。
经销商破局尝试
面对生存压力,经销商群体已展开多维自救,为行业转型探索路径。头部集团的战略调整颇具示范意义,中升控股关闭76家燃油车4S店,改建新能源门店,通过跨品牌超级服务中心提升工位利用率47%,其新能源售后毛利率已达39%。永达汽车则切入电池养护赛道,布局300多个服务网点,通过“设备销售+服务分成+数据增值”模式开辟新盈利点。
车企与经销商的关系也在重构。2024年下半年以来,小鹏推行“木星计划”替换直营模式,阿维塔在非一线城市将门店转为经销模式,印证了“融合共赢”的行业共识。乘联会指出,经销商在区域市场的人脉积累、网络覆盖与成本分摊能力,与车企的品牌运营优势形成互补,这种融合模式既能降低车企渠道成本,又能为经销商注入新动能。
副业拓展成为重要突围方向。德众汽车发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,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99.92%,毛利率提升8.9个百分点。万帮车业则依托4S店网络布局充电设施,将线下触点转化为充电站点,借助精准用户资源实现业务快速落地。这些尝试表明,经销商正从“单一卖车”向“汽车生态服务商”转型。
经销商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汽车产业生态稳定。乘联会强调,汽车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,其顺畅运行对实现“促消费、稳增长”目标至关重要,亟需政策层面的针对性支持。
金融纾困被寄予厚望。乘联会建议,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汽车经销领域金融环境专项调研,梳理不同规模经销商的金融需求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。具体措施包括对现有贷款实行灵活展期、增加授信额度、拓宽贷款使用范围等,缓解经销商资金链压力。同时,鼓励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授信,推广购车贷款贴息政策,既能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,也能提升经销商资金周转效率。
消费端政策需精准发力。乘联会观察到,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,带动车市复苏的同时,也间接缓解了经销商库存压力。建议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,针对不同区域、不同车型制定差异化补贴方案,尤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燃油车的支持力度。同时,规范市场竞争秩序,遏制无序降价行为,从根源上解决“进销倒挂”问题。
转型支持政策应加快落地。针对新能源转型中的成本压力,可考虑给予经销商转型补贴、税收减免,降低门店改造与设备更新成本。乘联会提出,应建立新能源经销商培训体系,提升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,同时完善二手车流通、电池回收等配套政策,帮助经销商培育新盈利增长点。
百姓评车
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高质量发展”的关键转型期。乘联会上调全年预测的背后,是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;而经销商的生存困境,则暴露出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。作为连接产业与市场的关键枢纽,经销商的稳定发展不仅关系到数百万就业岗位,更影响着汽车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支柱的健康运行。
当前部分积极信号已经显现,6月汽车行业利润率回升至6.9%,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,车企与经销商的融合模式不断成熟。若能辅以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,帮助经销商渡过资金难关、完成转型蜕变苏州股票配资公司,中国汽车市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这既是乘联会的呼吁,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金元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